| 
  • If you are citizen of an European Union member nation, you may not use this service unless you are at least 16 years old.

  • Whenever you search in PBworks or on the Web, Dokkio Sidebar (from the makers of PBworks) will run the same search in your Drive, Dropbox, OneDrive, Gmail, Slack, and browsed web pages. Now you can find what you're looking for wherever it lives. Try Dokkio Sidebar for free.

View
 

01

Page history last edited by 王臣翠 2 years, 11 months ago

 

 

本週主題

 

兩岸僑務與華人認同

 

 

號碼
標題
發表人
評論人
1
01-美國、澳洲、加拿大三國臺灣僑民比較研.pdf      
2
01-徐榮崇-當代華人的海外移民.pdf      
3 01-華人教育在美國.PDF    

 

華語109 郭健敏 40585132I

 

在美國的華人教育受到美國教育體制的問題,美國教育通常以一個開放性的問題來教導學生。但其實在遠久到現在,在美國的華人其實一直都不少,在地的華人甚至都能夠組織一個中國城和屬於自己的生活圈子,但為什麼在美洲優秀的華人卻沒有自己出資為華人建立符合大多數華人教育理念的學校呢?我想這個問題值得好好思考。在我認為中,在美的華人沒有這麼做有可能是因為他們的財富累積不足夠,在階層差距比較大的時候就沒有核心價值去凝聚學校的產生。而第二就是真正的ABC其實只是佔美國人數的百分之十二左右,並且大部分ABC是游離在華人區之外的。再來就是政治上的問題,在美國華人的群體中,有能力主導大局是的人幾乎可以說是沒有的。

在美國還有一個現象,就是美籍華人不是太支持孩子學習文科。讓我覺得當今美國學生和整個社會都越來越忽視人文學科的益處。

在美國的教育可謂與華人的教育方式有著天淵之別啊。


40485115I 呂承叡

 

談到兩岸僑務與華人認同時,臺灣人多數都會有種「準備要被吃豆腐」的預感。之所以這麼說是因為在事務方面的處理上,僑民(旅外台人)是身分制的(也就是領有中華民國護照的人)但關於身分認同,則是自由心證而來。臺灣人時常無法認同諸如黃安等自稱為中國人卻不斷享有臺灣健保資源的人,這樣的不滿源自於臺灣人並不把自身認為是「華人」社群的一員,甚至些微的對華人一詞反感。因此筆者認為倘若政府在討論僑務相關政策時,應試著排除國家認同光譜不是中華民國/臺灣的人(騎牆派)。

 


 

 

華語111 劉玉萍 40784248I

近年來台灣所面對的認同課題,對內在於如何定義公民身份的資格,嘗試協調和解多元族群的認同觀,對外在於如何於國際社會孤立中取得尊嚴,尋求與中國民族意識作有效的區隔。因此,對於政治菁英來說,國家認同的訴求不只是關心選票的取得,更是要為台灣的未來作定位,譬如說推動台灣獨立運動者所揭櫫的「台灣民族主義」、或是李登輝近年來揮舞的「新台灣人主義」為是。

 


 


40585231I 呂景康 
到底華人是一個怎麼樣的概念? 是黃皮膚,黑頭髮?還是用中文、寫漢字? 到底這個概念有沒有客觀的標準存在?到底華人的身分認同是不是由血緣決定的?還是有其他的定義標準? 在我看來,所謂華人的概念只是一種輸打贏要的身分認同。與當初被販賣到外國人生路不熟因此組成唐人街等聚居地以保護自己不同,由孫中山所定義的中華民族只是在清朝崩潰之後一種用以確保領土的價值。 要說文化價值觀, 苗族,回族等少數民族價值觀亦與以漢人為主的所謂「華人」相異,但他們卻被納入所謂的「中華民族」「華人」當中。而來到今天「華人」變成一種被用以沾光的價值,隨心所欲地調整界線。有好事則是「華人」,壞事則是「外國人」。這就是我對於所謂中華民族的認知

 


 

 

40784260I 崔美娜

除了一些新移民以外,東南亞華人已經入外國籍,也決定在海外定居。但是,仍以華人自傲,也儘量認同中華文化。在全球化下,經商和投資,專業人才出國工作,又會有另一種「國際性文化」,這類不屬於任何國家的菁英文化,難免有個別國家和民族文化的成分。許多年輕的海外華人似乎很羡慕這種跨國生活;不過,每人終究還是要歸屬某一個國家、認同某種文化。

 


 

Lui King Hong said 呂景康

at 10:21 am on Apr 27, 2020
Reply Delete

40585231I 呂景康
到底華人是一個怎麼樣的概念? 是黃皮膚,黑頭髮?還是用中文、寫漢字? 到底這個概念有沒有客觀的標準存在?到底華人的身分認同是不是由血緣決定的?還是有其他的定義標準? 在我看來,所謂華人的概念只是一種輸打贏要的身分認同。與當初被販賣到外國人生路不熟因此組成唐人街等聚居地以保護自己不同,由孫中山所定義的中華民族只是在清朝崩潰之後一種用以確保領土的價值。 要說文化價值觀, 苗族,回族等少數民族價值觀亦與以漢人為主的所謂「華人」相異,但他們卻被納入所謂的「中華民族」「華人」當中。而來到今天「華人」變成一種被用以沾光的價值,隨心所欲地調整界線。有好事則是「華人」,壞事則是「外國人」。這就是我對於所謂中華民族的認知

 


歐陽昭集 said

at 1:01 am on May 4, 2020
Reply Delete

40385133I 歐陽昭集
華人在海外的教育每個國家有所不同,在美國的話華人再怎麼努力怎麼厲害還是有種被歧視的感覺,他們就會說他是亞洲人,永遠都是這樣。不過中國真的很厲害,目前已經在全世界有很多所孔教學院,所謂的中國文化一直推廣。但在亞洲其他國家的華人就不一定,歧視也並沒有那麼嚴重,比如在緬甸國家的華語教育目前也辦得不錯幾乎每個大城市都有中文學校來學中文。

 

 

40385132i 王臣翠

從我們出生開始就註定了我們是龍的傳人,只是我們這些生長在外面的龍的傳人,面對生存與教育就是一個很大的挑戰,在生存方面我們利用自己的能力所及方面,在生長的國家拿到了身分證,而在教育方面也經過很大的努力,讓當地政府允許辦給學校,這些都是對於亞洲國家來說是可以的,但是在西方國家的華人大部分都被同化了,當然也有少部分保存了華人的傳統,例如在美國的華人街就是一個很好的代表,過年的時候會舞獅,會拜年等等。

 

 

 

Comments (0)

You don't have permission to comment on this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