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


 

本週主題

 

1949 大徹退

 

 

   reporter  commentor     
04-香港市民身份認同的研究.pdf          
04-香港政府的語文教育政策.pdf          
04-香港的語言問題與語言政策.PDF          
04-香港的語言問題.PDF          
04-香港華人的身份認同: 九七前後的轉變.pdf        
04-嶺南大學的漢語教學.pdf        
04-香港語言政策.pdf        
04-張雙慶-香港中文大學教學語言的論爭.pdf        
04-香港中學教學語言政策改革.pdf   郭健敏     
04-也斯小說-身份的迷失與認同.pdf        

 


 

 


 

 

華語109 郭健敏 40585132I

 

作為一個香港人,以個人的經歷為談,我的國中與高中課程均以EMI的模式進行,即是代表除了中國語文科,體育科外,其他科目均以英語授課。自開始有EMICMI的授課模式之後,的確有很多家長盲目為子女追求入讀英文中學。但我認為,以EMI授課的模式不代表學生的語言能力比較強。正如文章指出的學生的個人學習效能並非教學語言政策的唯一知指導原則。再加上加拿大的法語沈浸式例子,以英語作為母語的學生並不會因為母語是英語而對法語的學習能力下降。

我認為EMICMI的授課模式各有利弊,該因應學生對於自己在未來社會,職場或者是個人目標的方向各自做出選擇自己適合哪一種的學習方式。每個人對於語言的理解不一樣,有些人在學習某些科目以中文學習時的解讀能力較高,或者是有些科目本來就不太適合以EMI的模式來學習,這其實無法切實地做一個比較,只能說各有圓缺。無論是以怎麼樣的語言模式來學習,都是好的,畢竟每一種學習的方式都能為學習者來帶效益。社會是多元又多變的,不用盲目追求某一種看似較優秀的學習方式,只要認真去學習,什麼樣的語言模式和政策,都沒關係的。


40485115I 呂承叡

 

對於現時的臺灣人來說,1949國民政府撤退來台無疑是抹煞臺灣的一大惡耗。接下來就論臺灣本土語言受國民政府破壞的歷程。多數家中長輩都曾說過「小時候不能講台語啊,日語更不可能,講了就會被老師罵被老師懲罰。」為什麼現在的年輕人幾乎都不會說自己的母語(台語、客語、原住民語),是因為國民政府殖民台灣的時候頒布「國語政策」也就是要求人民只能說華語,在歷史研究上,破壞當地語言是絕大多數殖民者的行為。因此在我看來,只要臺灣人一天找不回屬於這塊土地的語言,臺灣人就一天沒辦法走出中華民國的陰影。

 


 

 

40784260I 崔美娜

1949年对于中华民国,是难以言说的痛苦与悔恨的岁月,这一年国共内战急转直下,惊疑恐惧,仓皇危乱,所谓的共祸蔓廷,所谓的匪炽猖獗,都在这一年达到了難以逆睹的高峰,原有的一切昇平,繁华,既定的各样秩序,追求,都就此凋零飘谢,都於焉蕩然无存。

 


 

 

40684250I  梁梅昌

 

在戰爭中,有太多、太多的不公平。不管是哪一個戰場,不管是是分屬哪一個陣營,不管對誰效忠、對誰背叛,不論勝利還是失敗,有沒有一個聲音,會想向所有死去的戰士、失去兒子的母親、失去爸爸的孩子、失去丈夫的妻子說聲…對不起?戰爭它報廢了太多年輕的生命,為歷史留下沉重的一頁,讓後世人心中始終都有個隱忍不揚的痛,人們無力改變,因為時代的洪流導引著大家的方向;但是,我覺得現代人必須向前人致敬,畢竟,他們無論願意與否,都已為我們承擔了大部分的歷史重擔。是他們的努力,造就了現在的我們,他們所經歷的痛,我們不能體會,也無力體會,只能用我們的力量,試著創造更美麗的世界。

 

 


 

 

華語111 劉玉萍 40784248I

心得:

戰爭,報廢了太多年輕的生命,為歷史留下沉重的一頁,讓我們心中始終都有個隱忍不揚的痛。我們無力改變,因為時代的洪流導引著我們的方向;但是,我想向我們的前人致敬。畢竟,他們無論願意與否,都已為我們承擔了大部分的歷史重擔。是他們的努力,造就了現在的我們。我們有幸生處在承平世紀,也是他們辛苦用血淚留給我們的遺產。他們所經歷的痛,我們不能體會,也無力體會。我們要好好珍惜,要有志氣,不要負了他們。用我們的力量,試著創造更美麗的世界。我想這是我們該有的願景,也是應當的責任。

 


 

 

40385132i 王臣翠

1949對於台灣來說,是一個非常重大的時期,因為在這年蔣介石從中國帶來了他的愛將家眷,以及很多教育學者等等,所以那年來的人特別多也無法估計,只能用老方法,安家安戶的去登記,我的想法是,當時很多人選擇來台灣的目的就是為了逃避戰爭帶來的痛苦與悲傷,戰爭只是野心人士用來鞏固自己地位,完全不顧及百姓安危的工具,因此我很討厭戰爭。

 


 

 

40684256I 黃麗煥

1949年的大遷徙,是一個強烈的時代印記,是一個動盪的年代。戰爭使許多人失去親人,許多家庭失去了經濟支柱,甚至許多孩子淪為孤兒,很多人不得不背井離鄉。遷徙到臺灣的「外省人」,思鄉情切,與親人兩地相隔,如同死別,情況異常悲慘。 時代的巨輪正在轉動,偌大的中國四處都在上演生離死別的悲劇。1949,是個歷史上的巨變,慘烈,但卻不特殊。

 


 

 

40585231I 呂景康

對於台灣來說,國共內戰後國民政府來台實際上成為了一個噩耗。隨著二次世界大戰的結束,所謂殖民地解放的時期,當時作為日本殖民地的台灣理應獨立獲得自己的主權,就像是當時許多的殖民地一樣。但當時的他們莫名其妙地成為了國民政府的領土,又莫名其妙地成為了中華民國的撤退地,這一切一切,實在是相當的無常

 

 

40585212I 李紘慈

台灣雖然在國際上均有「亞洲首要的民主國家」這樣的稱號,但綜合上述同學觀點我們可以知道,對當時國共內戰失敗,國民政府不得以遷到台灣。

以前在課本上學這些歷史知識都是不假思索、沒有任何疑問的,但現在重新回顧我們的歷史才會發現那我們到底是誰?被迫返回台灣的人民,真的是台灣人嗎?還是我們也只是在戰火下找不到歸路的「台灣人」?

而最讓人扼腕的當然也是香港人民現在面臨的困境,當政府不再是從前人民仰賴且相信的對象,人民起身反抗卻遭到武力鎮壓,香港還是原本的香港嗎?

人民之於國家的情感,究竟是在土地上深耕、抑或只是一個精神的象徵?